從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看善良與正義
自從看完《與神同行》的漫畫之後,常常不由自主的想起地府每一關的審判標準,慢慢覺得我一定會下地獄。我注重生活品質,愛吃好吃的東西,追求自己的夢想,過的很開心。但說到對這個世界,或是對其他人有多少貢獻,我還真的很難說有...常常開始反省自己,會不會其實根本不夠「善良」?
以下有雷。
在看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的時候我驚訝的發現,主角金四福(註1)其實也不能說是個善良的人,但是他是一個很「寫實」的人,說這部片是「小人物故事」非常恰當,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的:優先考慮自己的利益、被現實生活所苦、想出頭、想賺錢、想逃離危險的地方。金四福對於「自己」的保護,對照於光州事件的那些為了民主自由而不斷犧牲的革命軍,顯得自私又小器且不顧大局。但他們兩邊都是普通人,站在不同的位置才會有這樣不同的反應。這部電影把這兩種角度的人(來自首爾的外來者 v.s. 光州的革命軍)放在一起產生的衝擊,與後來的轉變,是本片最有趣的點。
我們可以看到主角從原本的「太好了快點賺這個錢回去支付積欠的房租」,慢慢變成「天啊這是什麼狀況我想活著啊,快點自己逃走吧」,最後又變成「這事情也太誇張了!我必須要救他們並且把這事情公諸於世」,終於由自身的小愛,變成對他人的大愛,甚至超越給女兒(註2)的承諾。最後他又回去的時候,雖然他在電話中和女兒說「爸爸會晚點回去」,但實際上,他心裡想的是「爸爸可能回不去了」。由原本看起來比較自私的一面,到加入革命軍甚至可能犧牲,這部電影真的把這個轉折描述的很好。很喜歡他在等火車過的時候的表情,從一開始覺得一定要快點回家,最後來個帥氣 U Turn 往回,他畢竟還是過不去良心,無法放著那些人自己回家,就算他們只是第一天認識,但這種純粹的「正義感」啟發他的良心,不單單只是為了救那幾個人。
因此看完之後,我稍微覺得比較舒服一些。因為我也是自私的人,想要保護我與我身邊的人,比較少有「正義」的表現。電影裡的司機赤裸的把這種私欲演出,讓觀影者覺得要是是我,我也會這樣做。但當他自己逃出光州時,我卻一直覺得「不對吧!怎麼會自己逃了呢?應該要載他一起出來吧?快點叫記者不要拍了,把膠捲快點給電視台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」,當他帶著笑臉在隔壁村莊,一片和平的市集裡吃飯、買鞋,準備回家,我心裡只覺得「快回去,快回去那個危險的地方」,而他似乎也呼應了我的感受,掉頭回去了。這裡刻劃的很真實,我想就算是平凡的小人物,也都是有這種正義的。
老外記者的描寫稍微弱了一些。老實講我滿討厭電影裡這位記者,他把司機的不離不棄當成理所當然,認為自己的使命很偉大,別人應該要為這個偉大使命幫忙,這是另一個角度的自私,甚至到自以為是的程度。一開始他支付十萬給司機的時候,其他司機認為這費用太高了,都在責罵這個司機貪心,記者這時表情卻是「唉唷給你錢也可以,但其他人都不爽,好麻煩,那先不給好了」。我覺得應該要把司機拉到旁邊去硬塞給他才對,畢竟這是他們的 deal,他應該要跳出來幫司機講話才對。他心裡應該很清楚,都是因為他,這個記者要冒上生命危險,但他還說「你早就知道這裡很危險,自己還要來的」這種話。
後來又有一幕是司機的車壞掉需要維修,光州的司機們七嘴八舌要幫忙,這位記者雖然聽不懂韓文,不知道他們在討論什麼,卻跳出來說「我可以幫你支付修車錢」,讓司機很生氣。因為他們擔心的根本不是錢的問題,而是他已經為了載他來,必須要把車放過夜,沒辦法回去實現他對女兒的承諾,也沒有電話可以打出去跟女兒說他無法回家。司機看到老外記者的錢就抓狂了,這邊刻劃的也很好,要是我我也會很生氣。
但記者後來也是有慢慢轉變,他在拍攝重傷的人民時,一開始我覺得他有點冷血,只想快點得到畫面,並不在乎多少人死掉,我知道每個人任務不同,而且人民都很希望他繼續拍,不需要下來幫忙,但還是有點冷血感,但後來真的有人為了維護他而犧牲,他還是動容了,雖然只有一點點。和司機一起從死裡逃生之後,最後感謝的部分雖然有點唐突(因為原本他的演出完全讓人感受不到他有在乎這個司機),但從他到死之前都不斷的在找這一位記者,還是可以感受他的些微誠意。結束的時候稍嫌草率就是了。
最後介紹一下這部片的歷史背景。《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》是在講 1980 年韓國「光州事件」時的慘況,當時韓國被全斗煥發起的政變控制,人民激烈反抗這個新的獨裁政權,因此他決定武力鎮壓。當時光州被完全封鎖,人員不得進出,電話被切斷,也沒有任何的消息。許多媒體發現光州可能正在發生什麼事情,卻被壓下來,因此有一個外國記者要求首爾的司機載他去光州,他願意支付十萬(不過才 2735 台幣啊?還是電影裡有自動轉換匯率了?也可能以當時的年代算很多了吧!)。
剛好主角急需這十萬來支付房租(四個月的房租這樣算很便宜呢),因此聽到有這樣的活兒,馬上就搶了過來,儘管他英文不好也假裝會講(註3)。一開始上路時很順暢,心裡覺得這錢也真好賺,直到到了光州被攔下來。他慢慢開始發現不對勁,從一開始身為「前陸軍」而不願意相信軍人們會欺負百姓,抱怨大學生不好好念書,到後來飛車逃亡,百般波折的幫助記者把新聞送出去。有內心戲也有激烈的場面和飛車,真的是很過癮。
對於韓國歷史還真的非常不熟悉,看完這部電影才知道韓國的民主歷史不過 30 幾年,再看回台灣,我們首次總統直選也不過是不久前的 1996 年,《異形第三集》都還更老呢!這樣看起來其實我們都還是民主的幼幼班,有許多可以調整改進的地方,能夠生在這個時代真的是很幸福呢!
註1、在電影裡他給的「金四福」是假名,但真實事件裡面他真的叫做「金四福」
註2、真實世界他只有一個兒子,猜想電影改編成女兒是因為女兒總是比較可愛、需要照顧,會讓人比較有「他真的得回去照顧女兒」的緊急感。
註3、電影裡他是假裝英文好,去搶這個工作,但真實事件裡頭,他不是計程車司機,而是飯店的專業司機,並且講的一口好英文。他也沒有搶工作,他原本就被指派這個任務,要載這位記者去光州。